宋代玻璃瓶 葫蘆瓶是宋代最常見的玻璃器皿。定縣靜志寺塔基出土的19件玻璃器皿,其中11件是國產玻璃,包括 8件葫蘆形瓶、2件長頸瓶和1件綠色侈口碗。凈眾院塔基出土的33個玻璃瓶,除了 1個四聯瓶、1個細頸瓶外,全部是葫蘆瓶,還出土了1件淡綠色花式口沿玻璃碗和一串玻璃葡萄。法海寺塔基出土的玻璃數量較多,其中能看出器形的約50余件,有葫蘆瓶、細頸瓶、蛋形器、壺形三足鼎、鳥形物等。此外,靈臺舍利石棺、清寺阿育王塔各出土了 3件葫蘆形玻璃瓶,甘露寺塔和瑞安慧光塔各出土了1件薄壁小瓶。從已測試的宋代玻璃樣品來看,都是屬于高鉛玻璃系統和鉀鉛玻璃系統。
目前中國還沒有發現早于宋代的玻璃瓶廠作坊遺址。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在若羌縣瓦石峽遺址曾發現了大量玻璃殘片,經拼對后可以看出是長頸凹底瓶和紐形器。該遺址雖未發現原料和熔化玻璃的坩堝,但從大量的吹制玻璃的廢料和玻璃器種類單一來看,顯然當地存在著一個制造玻璃器皿的作坊。瓦石峽遺址出土的玻璃殘片經化驗,屬于鈉鈣玻璃,鉀和鎂的含量比較高,該遺址的年代屬于宋元時期,自那以后玻璃瓶廠開始陸續出現。